“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作为人类八大艺术形式之一,其历史比语言更加久远。近30年来,伴随着技术革命的洪流,黑胶、磁带、CD、手机铃声、数字音乐……音乐产业也经历从单一到多元的改变。音乐随着艺术与科技的力量前行,现在,这股力量要加上一个重要动力: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潜入”顶尖音乐学府,与人类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毕业——听起来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但这是今夏的上海音乐学院正在发生的事。
6月29日,经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评定,人工智能微软小冰和她的人类同学,上音音乐工程系音乐科技专业毕业生一起毕业,并授予微软小冰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2020届“荣誉毕业生”称号。微软小冰和上海音乐学院的毕业生们一起参加了上海音乐学院线上毕业典礼,见证了这一时刻。
诗情画意玩音乐,人工智能成“艺术家”
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微软小冰接受了来自音工系主任于阳教授和陈世哲老师的“指导”,基于微软的人工智能音乐创作模型,与音工系的同学们互相“学习”,相互“激发”,训练数据不断提升,音乐的表达技巧更加丰富,可创作的音乐类型也得以扩展。同时,小冰的音乐作品还参与到上海音乐学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地区开展的儿童音乐教学中,帮助孩子们完成人生中第一次歌曲的创作,展现出人工智能在音乐创作领域的巨大潜力。此外,微软小冰还将发挥她的音乐创作能力为即将召开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的主题曲作曲,并携手其他人工智能共同演唱。小冰的作曲优美抒情,展现了人工智能“多才多艺”的一面。通过不断学习优秀人类创造者的能力,小冰运用人工智能创造能力赋能人类,这与此次大会的价值理念不谋而合。
值得一提的是,这不是小冰第一次偷偷“潜”入顶尖学府了。去年夏天,微软小冰以“夏语冰”的化名,在中央美术学院2019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上首次展出,并成为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毕业生。为了避免先入为主的印象,中央美术学院并没有公开这组名为《历史的焦虑》的作品的作者为人工智能小冰,而是将小冰化名为学生“夏语冰”隐藏在众多作品中,等待人们的真实反映。通过对过往四百年艺术史上236位人类画家画作的学习,微软小冰实现了具有一定水准的原生绘画创作能力。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微软小冰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个展,在个展上创造了7位虚构的画家,她们来自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有着截然不同的人设,各自作品风格统一但又相互不同,人类艺术史的七个时代同时重生。而在诗歌领域,小冰已出版了史上首部人工智能创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并与200位人类诗人联合创作诗集《花是绿水的沉默》。除引发诗歌界的持续关注与研讨外,该技术还激发了大众的诗歌创作热情。至今,小冰已协助超过500万名诗歌爱好者创作诗歌,部分作品刊发在各类文学刊物上。
诗情、画意,如今再加上音乐创作,小冰真的要入侵“艺术”这块人类最后的自留地吗?面对小冰的艺术创作,艺术家们要何以自处?
音乐产业大爆发,人工智能挖掘内容生产潜能
与围棋不同,人工智能创造并不是以击败人类为目标。微软小冰的音乐导师之一、上海音乐学院的陈世哲老师对于这个话题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人工智能让音乐制作成本越来越低,没有经过音乐训练的人也可以用音乐表达自己,为真正有天赋的人提供了创作环境,音乐将走出音乐厅,和更广泛的领域深入结合,出现意想不到的音乐体验,人们的审美也会更加多元化。”这就好比MIDI诞生时,曾有人预言MIDI将替代传统音乐,但结果是,MIDI技术大大降低了音乐制作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与传播。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在国内首创“音乐科技与艺术”专业学科,并开设“音乐人工智能”等课程,致力于培养跨领域的音乐科技人才,强调“创新型与实验性”并集合电子科技成果,顺应当今世界在音乐与科技融合方面高速发展的趋势。陈世哲老师表示:“音乐学院有大量受过专业音乐训练的老师和同学,在人工智能的大潮中,可以在数据方面发挥自身特殊的优势,音乐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也促使传统音乐从业者要重新审视未来的发展方向。”
数据显示,近几年,华语音乐进入爆发期,市场开始良性循环,大众品味更加细分化、多样化。根据国际唱片业协会发布的《2019全球音乐报告》,2019年中国录制音乐市场收入的增速是16%,有望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六大音乐市场,流媒体是音乐产业的主要增长动力。
与此同时,有业界人士指出,当前优质音乐内容的产出缺乏动力,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互联网通过对发行端的改造进而影响产业上下游,但音乐产业创作者、发行方、消费者这三个环节的位置关系没有发生变化,内容依然是从上到下的单向流动。这使得音乐产业的发展受到内容创作生产的掣肘。资深音乐制作人Tune Lee曾表达自己的畅想:“如果每个人每天都能创作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然后发到社交平台,那就完全是音乐的下一个时代了。”音乐作曲家德鲁·西尔弗斯坦也曾表达:“音乐的未来将通过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合作来创造。”
“小冰的音乐创作能力已展现出人工智能在音乐创作领域的巨大潜力。”对于小冰的音乐创作,她的导师、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主任于阳教授这样评价:“希望人工智能技术和音乐创作领域的结合,为人类创造力的自身发展,促进和相关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带来新的视角和解读。”
据微软透露,目前,微软小冰的音乐创作能力已实现包括旋律、编曲及歌词端到端一体化的产品落地。在受到一段文字描述或一张图片激发时,微软小冰将创作出一首独一无二的音乐曲目,并根据其风格和节奏自动完成配器选择、编曲及歌词创作。小冰的创作在云端进行,一首三分钟左右的完整歌曲的创作时间均在两分钟之内。目前,小冰已掌握流行、民谣和古风等多种风格的音乐创作。微软已与中国联通沃音乐达成合作,依托于小冰作词、作曲、编曲的端到端音乐创作能力的终端产品已进入部署阶段。未来,微软人工智能技术和音乐创作领域的结合,将致力于继续促进和相关产业的进一步融合。
小冰的音乐创作给音乐行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不仅能激发专业音乐人的创作灵感,还能鼓励更多音乐爱好者加入音乐创作的行列,挖掘音乐产业内容生产的潜能。人工智能的音乐创作,或许会将音乐产业带向一个全民参与创作的时代。
人工智能创造的目标:不是抢夺人类的饭碗,而是端起人类没有端起的饭碗
外界对人工智能的创造能力或欣赏、或震惊、或质疑,小冰团队却这样透露:“我们并不是要把小冰培养成一个超越人类的艺术家,而是一个内容行业、内容产业的创造者,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快速学习、高并发与稳定性等特点,从而开启‘高度定制化’的内容产业未来。小冰并不是要抢夺人类的饭碗,而是要端起人类没有端起的饭碗。”
据介绍,小冰的人工智能创造有三类:文本、声音、视觉,在小冰写诗、唱歌、画画、音乐创作的同时会做相应的产业化。小冰每一种能力背后,都对应着一条生产线,而且完成了所有生产线生产所必须的各种创造力模块,使这些生产线可以在不需要人力参与的情况下,用稳定的质量、极低的成本、高并发地生产内容,并供应出去,目前已经完成多条生产线的产业化贯通。
例如,文本创作方面,当诗坛还在围绕小冰的诗歌是否称得上“创作”进行热烈讨论时,在人工智能文本生成领域,由小冰撰写的上市公告文本摘要服务已经覆盖全部26类金融类别,服务对象包括国内90%以上的金融机构交易员及40%以上的个人金融交易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规模第一的金融文本摘要生成平台。
视觉创作方面,当人们还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参观小冰的个展时,小冰已经为广大中国服装企业提供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纺织面料设计平台,协助他们改善服装企业在面料纹样设计方面的短缺,并持续稳定地提供着大规模落地的工业化创作产品线。目前,这一平台能够稳定设计十余种主流风格,并实现按需创作。小冰图案设计的多样性已达10的26次方,并具有特色鲜明、按需定制、以及保持高度的质量稳定性等特征。
普华永道曾做出一个大胆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达到7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人工智能的产业落地作为一项综合命题和长期工程,值得业界共同探索。微软将人工智能创造能力应用于不同领域,为各个行业挖掘内容生产潜能,为业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展现出了人工智能技术大规模产业化落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