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当代人100元现金用一周还剩多少,答案很有可能还是100元——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移动支付大行其道,在简化付费过程的背后,更大的意义在与彻底释放了信息时代数字化产品的消费模式和消费潜力,而数字音乐,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中国的数字音乐产业,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一路崛起的,这其中,除了有政府政策的大力监管扶植,最大的“功臣”就是平台方对用户付费机制的适时建立培养。2014 年,腾讯音乐娱乐集团首次以数字专辑形式发行周杰伦专辑《哎呦,不错哦》,一年内累计售出16 万张。数字音乐专辑在线发行的模式在行业内引发连锁反应,迅速在各大数字音乐平台普及。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专辑的出现并不只是单纯的提供一个线上购买音乐的渠道,而是包括高品质下载、身份特权、明星周边等于一体的一整套音乐服务,这不仅是对音乐内容的深度价值挖掘,也为用户充分展现了数字化产品的多元优势,中国数字音乐自此也从盗版免费时代进入正版付费时代。

可以说,数字专辑为全民版权意识的不断普及找到了实现的出口,同时也奠定了版权意识向付费意识进化的重要里程碑,为随后到来的付费流媒体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今,付费通过移动音乐客户端听歌、分享、社交已成为年轻一代的日常生活方式。据德勤今年的《数字媒体趋势》显示,近60%的Z世代(出生于1997-2004)和千禧一代(出生于1983-1996)消费者都订阅了音乐流媒体。根据相关调查结果,近六成全年龄段受访者表示愿意为音乐作品付费,其中年轻用户的付费意识更高,35 岁以下受访者中超过60%的人有音乐付费意愿。可见,随着年轻一代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其日益提升的消费能力也会拓展在线音乐平台的发展空间。

从实体的磁带、CD,到数字化的下载,再到流媒体,音乐的聆听模式随着科技的进步始终在朝着更简洁随身的方式发展。从消费音乐形态来看,流媒体这样的线上数字音乐消费模式,在花费额度上虽不及演唱会、音乐节等线下消费模式高,但其体现出的多样化的服务优势,却有效促进了买方市场的权利升级,进而很好地实现了用户的长期付费粘性,多赢的局面为产业的健康生态机能提供了稳定的动力。

举例来说,与传统实体音乐市场相比,用户每月支付会员费用(付费订阅)和少量音乐专辑单独付费,远比以往动辄几十、上百元钱购买一张实体专辑的价格低,但能够享受的音乐总量也远比实体音乐庞大,同时音乐品质也在提升优化。与此同时,新型的消费理念,也极大地激励了音乐平台方基于用户需求的服务创新,如今再谈到数字音乐,已不再是版权是否正规、音质有多好,而是在专业性、社交性、身份特权上更加细致的分类增值服务,以及对于不同音乐场景的串联性。

也正得益于这一波消费变革的巨大潜力,全球音乐产业迎来了新的春天。2018 年,全球录制音乐市场增长了9.7%,这是自1997 年IFPI 开始市场数据统计以来连续第四年增长且涨幅最高的一年,而主要动力就来自于付费流媒体32.9%的增幅。国际领先的投行机构高盛乐观预测,全球录制音乐产业的收入将在2030年达到450亿美元。

不止于此,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中,新兴市场的代表中国,也迎来了追赶几大音乐市场巨头的难能可贵的机遇。根据国际唱片协会IFPI 的数据显示,数字音乐在我国音乐产业总营收中占比达96.34%,高居全球首位,与此同时,中国音乐付费用户的人口也在不断攀升:从付费用户来看,去年TME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三大音乐流媒体平台,占全球音乐流媒体付费服务市场份额的11%。据其今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为2840万,同比增长27.4%,与Spotify 32%的同比增长数据相差不大。

而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整体付费用户仅为3300万,这也就意味着在庞大的人口红利下,正在与国际同步增长的中国音乐产业未来可期——继2017年首次跻身全球十大音乐市场后,2018年中国音乐市场的世界排名已上升至第7位,而在2018年,中国录制音乐产业总收入达到了5.313亿美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了79.6%。该数据刷新了自1950年代以来全球音乐产业历史上的新纪录。照此趋势,中国今年有望超越目前排名第6的韩国,并在3-5年内进入世界前三。

纵观整个数字音乐产业链,数字音乐的内容创作生产,提供收听、收看等服务的在线音乐平台以及庞大的互联网音乐用户,共同构建了数字音乐产业生态闭环。中国数字音乐产业的由衰转盛,也正是基于对用户消费的推动,让产业链得以加速运转。高盛还预测,到2030年,全球流媒体付费订阅收入将达到275亿美元,有11.5亿的付费流媒体用户(此前预测为9亿),其中,中国将扮演关键角色,腾讯音乐娱乐付费用户的全球比例将超越Apple Music、上升至23%。对于这条充满光明的数字音乐前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