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封面
(文/爱地人)前段时间看《2016超级女声》时,因为尚雯婕有几场出任了超级评审,这一露面也勾起了对她新专辑的惦念。仔细回想一下,自从三年前的《Graceland 恩赐之地》之后,尚雯婕除了一些零星的单曲之外,就再没有推出个人专辑,已经打破了她入行以来最长的专辑间隔纪录,对于一向“爱折腾”的尚老板来讲,这显然有点不太科学。这种结果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尚雯婕这几年偷懒了,二是尚雯婕在憋一票大买卖。
随着《Black & Golden . pure》的出现,终于证实了此前的尚雯婕,确实在准备大买卖。而且,一向在音乐上特立独行的她,这一次又在发行概念和模式上,做出了至少在华语乐坛前所未有的创新。那就是在这张尚雯婕的“新专辑”《Black & Golden . pure》里,你却找不到尚雯婕的影子。那么,尚老板究竟去哪里了?
从音乐呈现上来讲,《Black & Golden . pure》就是一张纯音乐专辑。实际上,这也是下个月即将发行的《Black & Golden 黑金》专辑的暖场,官方则把这张专辑释义为“先导概念唱片”。环顾世界流行乐坛,那种多版本的专辑销售模式,可以说屡见不鲜,什么豪华版、庆功版、超值版、纪念版,但通常来讲,都是歌手在发行正式的首版专辑后,唱片公司以各种名义追加的版本。这种追加的方式,往往和超市促销活动,甚至菜场里卖大白菜送葱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在前作的基础上,送一张MV,送一些Demo,送几首现场或Remix的版本等等,就是掌握了消费者觉得不买就遗憾的心理,这种的追加版本,往往是一种商业模式。
而尚雯婕的这张《Black & Golden . pure》,从传统的商业角度来讲,似乎有点“本末倒置”了。因为一般来讲,像这样的专辑衍生版本,应该是在正式专辑发行后才推出的,用来鼓励第二轮销售。但《Black & Golden . pure》却先于正式专辑《Black & Golden 黑金》而发行了,既然商业上没有前例,也没有讲得通这么做的理由,那么就只有从音乐上来讲了。
《Black & Golden . pure》从庸俗的角度来说,它就是一张“伴奏”专辑,但其实它是一张编曲专辑。也许,伴奏和编曲在有些歌迷来看,就是一回事儿,但认识和见解的不同,也导致了对待音乐态度的不同。
诚然,在很多人的理解里,编曲的意义就在于为歌曲伴奏而已,这种思维甚至还根植到现在很多的音乐制作人里。也因此,越来越多的作品开始变得没有创造力,当创意型的编曲,变成了单纯为歌曲配套的伴奏工作,音乐难免就失去了活力。
而尚雯婕这些年在音乐上的成功,除了她本人的电子唱作人标签之外,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整个音乐团队的携同作战能力。这里没有弱化尚雯婕功劳的意思,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年的尚雯婕,就是通过和David Kosten、Daniel Merlot、Jean-Fran?ois Maljean、谭伊哲、孔潇一等国内外顶尖音乐人的合作,从而塑造出一个更强大的音乐人格,在强与强的碰撞中,让自己的唱作变得更强。
所以说,编曲不仅仅是个技术活,它也是音乐创作里一个最重要的媒介。编曲的多元素,会激发歌手的创作力;编曲丰富的架构,更可以让一首作品通往无限可能性。甚至可以说,编曲在音乐的自由度上,还要超过只有旋律的歌曲主体,它不仅仅只是三大件在固定和弦上的组合,而是可以用一切可以用的乐器,甚至是并非乐器的音色、音源,在想象力的组织下,营造出一个强大的音乐时空。
即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编曲的作用、功能和意义。甚至在很多作品的List里,除了词曲作者的名字之外,你根本找不到编曲人的名字。很多歌手都会说尊重音乐,但一首歌曲里音乐技术含量最高的编曲部分,却常常被忽略,这样的忽略和如今音乐创造力的不足,恰恰也是成正比的。
欲尊重音乐,先尊重编曲。尚雯婕在自己正式专辑推出时,先发行这个编曲专辑,首先就是一种对音乐人尊重的态度。而且这种态度还执行得很彻底,因为这张专辑的所有作品,均以编曲音乐人的名字命名。这要是换做一个有商业头脑的团队,把这些歌曲名的广告位招租,可是能搞到不少细碎银子的。
另一方面,没了尚老板的歌声,如饥似渴近三年的歌迷,也会因为尚雯婕这个品牌,更多关注于音乐的内容和内在,这对于习惯了听歌模式的歌迷来讲,更是一次提升音乐欣赏水准的机会。
在本张《Black & Golden . pure》,曾经出任《Graceland 恩赐之地》制作人的David Kosten,共有五首制作作品。其中,作为开场曲的《David Kosten I》,也是一首充满英式摇滚律动的作品,但没有了吉他噪音墙的这首音乐,却有着一种独特的开阔和明朗,饱满的鼓点层层推动,吉他的和弦星星点点,从而营造出一种回旋的时空感。这样的纯音乐,对于歌迷来讲,既是一种听觉的渲染,其实在随着音乐摇摆的同时,也是一种激发创作欲的好机会,因为它确实能够让有音乐敏感的歌迷,也忍不住在旋律与节奏的摆动中,来上那么两句。
即使在这么一张充满各种音乐可能性的唱片里,《Guy Sigsworth》都是一首相当惊艳的作品。在看似布鲁斯的吉他Riff中,作品却有着完全不是传统布鲁斯音乐的走向,大提琴的呼应和游离,已经接近于马头琴的音色,所以也让这首充满着实验鬼魅气息的作品,因此有了千军万马奔腾的画面感。这首作品不仅仅是在华语乐坛几乎听不见,即使在独立音乐圈里,也算是相当前卫和实验的作品。至少尚雯婕这个级别的歌手,很难敢在自己的专辑里,安排这么一首“蛇精病”的音乐。
在一个EDM的时代,领先华语EDM很多年的尚雯婕,却更希望自己的音乐里,有不同的EDM玩法,《Red Triangle I》就是这么一首作品。作品不用那种最时髦的音色,以及同时代主流的编曲逻辑,扎实的鼓点,首先让这首EDM作品听起来很有底蕴。明亮的合成器音色,听起来更像是复古的迪斯科,让人既有摇摆的冲动,更有一种向上的能量,最后的合唱更是点睛之笔,成了推动音乐的力量。
当然,用文字来解读这样一张编曲专辑,终究是无力的。编曲是现代音乐最复杂也最自由的结构,它是音乐人通往无限可能性的天梯,对于歌迷同样如此。这次的尚雯婕用这么一张没有自己声音的唱片,作为专辑的先导唱片,虽是一时牺牲,却无形中完成了另一种成全。而这种先导,也是为真正的音乐开路。